电动车大企业会把小企业统统“掐死”,这样的情况能发生吗?

[标签]:电动车 企业
字号:
2016-11-8 9:28:30  来源:电动车商情网  作者:维度   (评论 条)浏览:

[提要] 这些被曝光的倒闭企业仅仅是目前电动车行业发生的“冰山一角”,随着时间的推移,潜在水下巨大的部分将会逐渐浮出水面。

  最近一段时间,行业媒体不时爆料电动车小企业接连倒闭的讯息,让业内人士感到震惊和心寒。实际上,这些被曝光的倒闭企业仅仅是目前电动车行业发生的“冰山一角”,随着时间的推移,潜在水下巨大的部分将会逐渐浮出水面。

  对于这样的现象,我们不要大惊小怪,这完全是一个行业发展的正常规律。毕竟,从事电动车产业制造的企业太多了,一个行业发展了这么多年还保持如此多的数量规模是完全不正常的。

  据来自国家相关部门提供的信息显示:截止到目前,我国电动车(主要指电动两轮车)有生产许可证达的企业数量(年产量达到万辆以上)达到了800家左右,这是数字是电动车行业顶峰时期的2011年的3400多家,减少了2600家,这么多的企业数量同样从事一种产品制造是根本无法做到集约与高效的。但是,如果将目前没有生产许可证、或者有生产许可证年产只有几百、几千辆规模的企业归纳起来,生产电动车的企业的数字还是相当的庞大,超出1000家数量完全是有可能的。但是,这些企业有的已经变成了僵尸型、或僵而不死,仍然能时不时地接到不同数量的订单。

  对上述规模企业做一个大致的分析,就可以看到这样一个特点:前10家规模的整车企业年产销量占到市场份额的50%左右;前20家规模的整车企业年产销量占到市场份额的70%左右;前50家规模的整车企业年产销量占到市场份额的80-85%;余下的将近900家整车企业年产销量规模仅仅只有10-15%,这个数字告诉我们,电动车企业的集中度在提高。但是,大企业的集中度进一步提高,有一天会到了把小企业统统“掐死”的地步吗?不会!

  经过了将近20多年的发展,社会保有量达到如此惊人的2亿辆规模以上之后,仍然还有那么多的企业在这个行业里生存,简单地分析一下,你就知晓其中的缘由了:

  有需求就有市场,而大企业不能把市场都吞并。电动车作为一种既可以代步又可以载货谋生的工具,需求的人群主要集中在社会的底层面。这个群体的人口数量以数亿级来计算。随着电商带动的物流、以及服务业大量的出现,以及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尤其是第二产业大量的减少逐渐向第三产业转移,在国家提出的城镇化建设发展战略的推动下,电动车这种经济、实用性强的工具,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内具有不可替代性与强势性。因此,消费需求将保持与稳定在庞大的规模数量上,预计有3000万-3500万辆,如果外销市场能扩大,这个数字可能提高到4000万-4500万辆。为此,这么大的一块“蛋糕”谁来分享?仅仅依靠规模前10家企业是完全不可能的;那么,从事电动车制造的企业都有共享的可能。这就为这么多的整车企业提供了生存的保障。

  产业结构位的特性为小整车企业提供了生存的条件。电动车产业是一种游走于不受政策重视甚至有时遭到打压却市场需求十分庞大的“怪胎”产物,但并不妨碍这个产业这么多年来一直保持持续的发展。可以自豪地说,在完全不花国家一分钱投资的情况之下就把这个产业搞得让全世界瞠目结舌,这恐怕只有中国的电动车产业了,并且养活了数百万的人口。在这个产业里,不断优化的产业结构,使得电动车从技术、质量到工艺的每一个环节实现了高度的市场化配置与标准化制造体系,从而使得电动车制造的高效率与高效益。

  在此,我们可以从目前电动车制造体系中解读出这样的结论:在电动车零部件标准化体系中,做的最好的就是电池制造。由于铅酸电池制造的高度标准化(体积、重量、电压、电流等参数保持统一性),大大提高了制造与社会市场化的配置,并给控制器、电机、充电池实现标准化提供里方便;更为重要的是,近年来随着整车车架尺寸的固定与统一,为大规模的机械化制造、提高零部件制造效益与零部件制造精度提供了保证。这也是这些年来整车企业集中度提高的重要的一个方面。现在,电动车产业如果实现组装工艺的自动化与机械化,那么,大量的中小企业就将真正面临生死的考验。就是因为电动车产业还存在这个制造的“空窗期”,给中下整车也提供了生存的空间。尤其是互联网的便利,为小企业与客户建立联系提供了平台。

  制造体系分工细化和产品快速的推陈出新,在满足了市场需求的同时,也为小整车企业提供了生存的可能。现在,电动车制造体系,一方面在高度的标准化给大整车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供了保障,另一方面却抑制了款型的开发和产品外观的更新换代。从收集到的数据显示,在近三年的时间里,规模前10的整车大企业和台州地区塑件企业来看,每年推出的新款型呈递减少的趋势,而台州塑件企业新款的减少尤为明显。但由于电动车制造的细分与相对的独立性,小零部件以及小整车企业仍然能获得生存的机会。特别是中国市场分布地区这么大、消费需求的多样化,小整车企业制造出来的电动车能获得市场的订单。

  中国电动车产业的变化是渐进式的,未来那些没有研发能力的纯组装型的小企业必定会大量减少。不同于摩托车产业,电动车制造投入相对小、政策(市场准入门槛)障碍性低,一旦企业订单减少或制造的成本难以接受,企业就会很快调整经营策略、或关门歇业变成僵尸状态,有订单又复活起来。而摩托车产业就不同的,不能这样灵活变动。但是,电动车产业要走集约化、高效化,必须要在规模上形成优势。规模化一定程度上显示出产业的成熟度。但是为了满足不同市场消费需求,具备研发、特制能力的电动车零部件与整车的小企业是非常具有生命力的。可以这么说,电动车规模企业数量越少,这种具有“设计与动手能力”的小企业生存的空间越大。相反,纯组装的小企业必死无疑。

  电动车产业今后的发展,需要有超级规模的大企业,但小企业也不能少,因为小企业是这个产业创新与进步的“润滑剂”。电动车大企业要想“掐死”小企业是很难的,但被大企业掐死的仅仅都是那些弱者。但是,当这些弱者无法在这个行业能生存下去的的时候,却又有一些企业悄悄的、不知不觉的进入。因为,电动车这个产品尽管简单,但太有魅力与想象力,吸引这大家前赴后继。

转载请注明“电动车商情网”:
//www.kcdates.com/news/html/201611/2016110809282920.htm

关键词:电动车 企业
分享到:
正在加载...
雅迪Z3封测开箱台铃第二届云电动车节来了安全如你,潮品当道——绿源
  • 雅迪2183080

    雅迪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经过十余年发展,现已成为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及其零配件等研发、生产与销售于一体的高端电动车制造企业。

  • 爱玛2085745

    爱玛科技:爱的律动与合一。

  • 小刀1213809

    天津市小刀电动车业有限公司创建于2003年,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借电动车行业快速发展的势头,在短短的几年内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成为电动车行业名列前茅的企业。

  • 绿源1191447

    历经十余年的发展,绿源已成为全球领先的电动个人交通工具的制造商,现集团下辖浙江绿源电动车有限公司、绿源电动车(山东)有限公司、绿源电动车(江苏)有限公司、福建一洲动力科技有限公司、金华绿源配套产业园、沂南绿源产业公园六个主要制造基地,以及锂电、电机、特种车等多个研发中心和生产实体。

  • 台铃1104404

    深圳市深铃车业有限公司是集新能源交通工具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专注于低碳环保交通工具的研发及应用推广,荣誉出品“台铃”品牌电动车(以下简称“台铃”)。

  • 阿米尼981167

    深圳阿米尼实业有限公司创建于1985年元月,是一家以自行车、电动车生产经营为核心,以“规范管理、进取创新”为宗旨的多元化、国际化、外向型实业公司。

  • 立马946711

    立马车业集团有限公司,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技术创新,如今已成长为一家集研发、生产制造、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大型集团化高新技术企业。员工3000余人,下设台州分公司、天津分公司和深圳OEM。

  • 比德文943778

  • 绿能865535

  • 松吉823623

    松吉电动自行车有限公司,自2004年创建以来,一直专注于低碳环保交通工具——电动自行车的研发和推广,公司集电动自行车的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为一体。公司在日本、美国等国家设有研发及销售分公司,同时与国内外高等院校及研发机构建立合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