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陆  账号 密码 注册|忘记密码?

李一男创业背后:小牛电动车能否带来锂电革命?

来源:搜狐作者:综合
浏览:2015-5-30 9:59:52
[标签]:李一男,小牛电动车,锂电革命
[提要] “小牛电动”首款智能电动踏板车上市之前,李一男想找大家聊两句。

  “小牛电动”首款智能电动踏板车上市之前,李一男想找大家聊两句。

  这位少年成名、一度被业内公认为华为任正非接班人的“技术天才”将这个日子选择在6.1儿童节,看起来似乎依然“童心未泯”。

  在过去半年的时间中,李一男都在琢磨一个问题:如何用互联网的方式来对传统电动车市场进行一次“革命”?怎么能做出一台让年轻时尚用户不觉得low(档次低)的电动车?

  这与外界对李一男的印象差距巨大,从华为“叛逆”出走到创办港湾网络,从百度最年轻的CTO到代表移动互联网方向的无线讯奇CEO,再一头扎进VC行业成为金沙江创投的合伙人,李一男15年来尽管一直活跃在通信和移动互联网最前沿,但那个当年那个沉迷于创新的“技术天才”印记却日渐模糊。

  已经45岁的李一男决定再次重新上路,这一次他把目标瞄向了被视为传统制造业的电动踏板车行业。而在此之前,李一男已经准备了五年时间。

两个男人的“缘分”

  李一男的圈内好友、明势资本创始人黄明明评价称:李一男心里可能有一股劲儿,一直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爆发点。

  2014年夏天北京的一个咖啡馆,正在电动踏板车“二次创业”的胡依林在黄明明的推荐下见到了李一男。此时作为金沙江创投合伙人的李一男主投移动互联网项目,胡依林则苦于为其电动车项目寻找投资者。在此之前,胡依林曾于2009年曾尝试开发一台电动车,但受传统制造业和供应链限制,项目根本无法量产。最后胡依林将设计方案卖给了一家公司,而那台车最终销量超过200万辆。

  胡依林对《壹观察》称,自己初中毕业,远赴上海打工,住过地下室,当过网管,其间自学设计,其间有幸加入微软,最后成为德国著名设计公司FrogDesign的一员,曾得到《纽约时报》、《连线》、《GQ》等国外顶级媒体的采访。但15岁就成为摩托车发烧友的自己,多年来所有积攒都用来买摩托车,目前已收集了十几台,这也是激励自己在电动踏板车“二次创业”的爱好和梦想。

  但对于一个设计师和发烧友而言,从设计图到工厂制造,从梦想到现实总是那么遥远。胡依林依然遇到了与第一次创业相似的问题。胡依林说,在执行过程中,发现有80%的环节是缺失的。他已经把商业机会从一个极致的电动车项目缩小为一个细分领域的小众产品,甚至已经对获得VC投资不抱希望。

  直到胡依林遇到了李一男。后者首次见面当场给他的评价是“格局不够,方向太窄”。令胡依林欣喜的是,当时作为主投移动互联网领域的李一男其实从很早就已关注踏板车项目,原因有市场足够大(仅中国市场就有2亿保有量)、现场太保守(85%以上还使用铅酸电池)、产品需要革新(多年来缺乏设计、没有智能化)等。但对于VC来说,找到一个好的项目不容易,找到一个靠谱的团队带着一个好项目更不容易,而找到一个都符合前面两个条件的电动踏板车项目更像“淘出一个大珍珠”般的偶然性。

  胡依林对《壹观察》表示:已经找到了我生命中最重要的我想做的事情,之后骑行2400公里,一直从上海骑到北京,投奔了李一男。

  胡依林则作为牛电科技产品副总裁,实现着最初的设计和产品梦想。而李一男也终于决定从投资人转换为创业者,迅速推进着新公司进度。办公地点被选在北京,并补充了市场、营销和供应链管理团队。李一男亲自找来了供应链高手何卫华,他曾带领三家公司上市;以及集码农、市场营销、产品经理三位一体的前小米市场部高层张一博。为了弥补在整车开发和量产方面的研发薄弱点,李一男甚至找到了业界顶级的HONDA本田技研所的一个团队整体合作研发。胡依林说,这是他之前想都不敢想的待遇。

  “这个事儿够大,够费劲,很想亲自做”。李一男迅速推进了项目的进度。办公地点被选在北京,并补充了市场、营销和供应链管理团队。例如,找来了供应链高手何卫华,他曾带领三家公司上市;原小米科技电商、营销核心成员张一博担任牛电科技市场副总裁;原wild design设计师Joe担任牛电科技首席设计师等。为了弥补公司在整车研发不足的薄弱点,李一男甚至找到了业界顶级的HONDA本田技研所的一个团队整体合作研发。

小牛电动能否带来锂电革命?

  在李一男发布的微博预告中,首款小牛电动踏板车被赋予了锂电革命、顶级设计、精湛工艺、安全防盗、贴心智能、超长续航等6个要素。对于李一男和牛电科技科技来说,锂电将成为改造传统电动踏板车的首个“翘板”。

  小牛电动将放弃国内电动车产业普遍采用的铅酸电池而改用锂电池,电池槽支持扩展。其将搭载60瓦功率的博世电机,耗电量约2千瓦时,最高时速限制在40公里/时,续航里程预计超过70公里。

  李一男称,1992年Sony发明的锂离子电池,到现在已经有23年的历史,现阶段在能量力度,还是放电的品质方面都已经成熟,是最优选择。牛电科技希望能够推动中国电动踏板车锂电的革命,不管在续航、充电、品质,还有技术各个方面都有突破性的发展。

  在销售方式上,将采用线上模式:送货上门,拆箱可骑。这就意味着,尽管采用模块化的制造方式,但小牛电动踏板车不会让用户自行组装。

  而电商模式关键的售后问题上,李一男称将通过O2O的模式解决:“我们准备建3000家O2O的维修店,不是我们自己建的,其实那个维修店本来就在这里,只是我们培训他们,把我们的配件提供给他们。”李一男也坦言,想要在很偏远的地方实现,需要一段时间。

  李一男称,在6月1日发布会后小牛电动踏板车很快就能直接发货,但不会学小米玩“饥饿营销”,在他看来工业产品的特点就是最大限度的满足用户需求,能不能给客户带来额外的附加价值,真正做到物超所值。

  李一男还首次披露了牛电科技的融资情况:目前的投资方包括GGV、IDG、红杉、创新工场李开复、真格基金徐小平、明势资本、梅花天使等,天使轮及A轮的总投资规模近5000万美元,最大的投资方是纪源资本。

  值得关注的是,在近5000万美元投资中,李一男并未与相对成熟的传统电动车企业通过合作代工生产,而是在江苏常州设立了全资子公司“江苏小牛电动科技有限公司”,负责整车与零部件的生产。工厂面积近2万平米,占地50亩,建立有4条自动化生产流水线和2条测试流水线。

  李一男对此解释称:电动踏板车行业产业零部件比较多,供应商更是多达三四百家,目前在国内并没有达到牛电科技要求的代工厂或合作方。而正好在常州的一个湖边上有一个刚刚搬离的德国的电焊机工厂,因为工厂生产的东西太贵了在中国,搞不下去了。李一男在得知此消息后,就跑去“刷脸”,最终得到了地方政府的支持,解决了牛电科技的燃眉之急。

  有意思的是,李一男说目前对销量没有预期:“因为这个市场很大,走销量没意思。至于产能,刚开始还有一段过程,真正跑起来会怎么样目前不太清楚”。“目前国标已经做完了,正在做欧盟的认证。欧洲市场我认为是踏板车一个非常大的市场,所以我们这个品牌最终到了明年这个时候,说我们这个产品到底好不好,还是取决于我们在欧洲能不能做起来”。

  不过李一男的好友、牛电科技的投资人之一的黄明明透露则表示,在他和李一男后来一连串的密集会议中,发现李一男对大到市场规模、产品定位、供应链管理,物流和客服,小到电池和车架、结构、外观等都有细致和极为深入的分析和思考。“千万不要想这是给极客玩的,李一男这是奔着每年2000万-3000万辆的目标去的”。

  23年过去了,当年在华为叛逆的“追风少年”变得沉稳而内敛。回顾过去,李一男反思称:“一流的人看别人犯错误,然后自己吸取经验教训;二流的人自己犯错误,自己吸取经验教训;还有一类人自己反复犯错误但不吸取教训。我自己属于第二类,经验很多,也犯了很多错误。”但是“两点之间,走弯路和走直路到达的终点是一样的,我只是走了弯路。”

  还有2天的时间,李一男就将带着他“最后一次创业项目”正式走向真正的消费市场。李一男的底气是,中国有着全球最强的生产工厂和供应链体系,以及全球最大的用户群体。李一男所面对的,是整个传统电动踏板车市场和企业。

  李一男和他的牛电科技这次能够用互联网的方式改变传统电动踏板车行业吗?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转载请注明“电动车商情网”://www.kcdates.com/news/html/201505/2015053009593780.htm

正在加载...

品牌关注排行榜

  1. 雅迪375429
  2. 爱玛321710
  3. 小刀236250
  4. 比德文213181
  5. 台铃126688
  6. 松吉117037
  7. 立马101134
  8. 绿能97290
  9. 踏浪94079
  10. 绿源85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