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陆  账号 密码 注册|忘记密码?

2015电动车无法绕过的八件大事

来源:电动车商情网作者:独眼
浏览:2015-2-28 10:42:22
[标签]:电动车发展,锂电,产能,价格战
[提要] 我国电动车(这里主要指的是电动两轮车)经过16年的连续增长之后去年首次出现了下滑,今年电动车产业将何从何去,备受业界关注。受各种因素的叠加,今年我国电动车行业八大方面引人注目。

  如果说,过去的一年是我国电动车行业由产销巅峰之后进入到下降通道的拐点之年;那么,在市场需求相对减弱之下,今年电动车行业将进入到整合、僵持、寻求破天的“新常态”一年。

  在以日本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刺激下,欧盟从今年紧跟其次也采取向市场大量注入流动性的货币政策。面对国际货币流动性泛滥以及国内通货紧缩、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趋势,今年以来,我国央行相继推出了一系列刺激经济的货币宽松,向市场注入大量的资金。经济界人士预测,我国今年货币宽松将成为常态。但是,多年累积的经济结构不合理已经制约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尤其是高度依赖人口红利的中国传统经济迫切需要转型与升级,才能激发经济增长的活力。如果让大量的货币进入到传统产业,将会导致进一步的产能过剩的问题。如同全国的传统产业一样,我国电动车(这里主要指的是电动两轮车)经过16年的连续增长之后去年首次出现了下滑,今年电动车产业将何从何去,备受业界关注。受各种因素的叠加,今年我国电动车行业八大方面引人注目:

  产能过剩引发的价格战再次升级,引发整个产业链利润下滑。整个电动车行业利润下降在2014年已经显得较为突出。但是,2015年整个电动车行业内企业利润还将进一步下降将无法避免。其背后的推手既有市场对增量需求的减少、又有企业追求规模效应所采取的扩大产能、以及产品同质化依旧而引发的需求相对过剩。实际上,整个行业从去年起由于市场趋于饱和,企业为争夺市场份额全部卷入到价格战的泥沼中,从而使得上游(整车企业)向下游(零部件企业)无法逃过的减利,导致整个行业的利润在迅速缩水,出现了中小规模企业陷入困境或退出的局面。不得不指出的是,2014年电动车产销量预计锐减10-15%的同时,电动三轮车与电动四轮车年产销量大大超过电动车的缩量。
  业内人士预测,2015年,电动车社会需求量将继续呈现下降的趋势,原因包括电动三轮车四轮车增量的扩大之外,汽车快速降价与汽油价格的低廉,成为了更多消费群体放弃电动车而转向汽车等代步工具的理由。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不少城市公共交通设施的逐渐完善与投入使用,电动车在城市的消费人群将会进入到增量滞升阶段;而电动车新国标难以落定,发达城市日益拥堵的交通现状,将给更多的地方政府打压电动车消费找到借口。同时,也应该看到,制造企业抢占市场份额的意愿越来越强烈,扩充产能丝毫没有放慢脚步,导致整个行业的产能呈现严重过程,消化产能打价格将成为2015年的常态。可以预计,2015年旺季的来临为企业打价格战提供了时机。
  O2O销售步伐将加快。随着企业市场推广、寻找经销商代理品牌的成本越来越高,更多的企业将精力投放到简单而又直接且花费相对少的线上销售中去,他们通过借助于如京东、淘宝、天猫、上海1号等诸多知名网站进行O2O销售。业界预测:2015年企业竞争从线下进入到线上。如果说,2014年网络销售是电动车起步之年,那么2015年将是电动车企业在网上销售获得快速成长的一年。尽管2014年线上销售对与企业的增长并没有带来多大的贡献,或者说网络销售仅仅是企业销售非常小的一部分。但从今年开始,部分整车企业的销售将出现爆发式的增长。这归功于四大因素:
  一是企业在O2O赢利点进行了调整,对线上与线下的职责进行了合理的分工,使得线下与线上的利益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
  二是由于企业多年来培育的经销商网点起了作用。实际上实现O2O最大的关键点就在于产品经过线上销售之后,线下的网点就成为企业实现目标的关键。
  三是传统实体店是网络销售不可或缺的载体,成为了企业推行O2O的共识。随着线上的销售规模扩大,实体店的作用功不可没,线上与线下实现了和谐统一,两者缺一不可,出现了共享销售成果的结局;
  四是厂家与经销商对布点的要求不再以市口、地段等传统的选择标准条件,而是在点面结合分布上的均匀。经销商的店铺成为厂家的形象与代表。经销商与厂家不是买进产品销售区产品的角色,而是成为了企业向市场的延伸。$html_page$
  兼并与重组拉开大幕。爱玛与富士达重组之后,仿效的企业将会相继出现。尽管数量不多,但对行业震动很大。如果爱玛与富士达重组能在短时间见效,恐怕在2015年会出现一波品牌重组的高潮。今年什么样的企业会有重组的意愿:

  第一类是双方中的一方弱项正是对方的强相,通过重组以此弥补各自的弱项;
  第二类是双方强项进行重组,使得双方无论是品牌还是制造能更加的强大;
  第三类是跨界重组,业外资本或企业参股或控股业内企业,从而实现双赢。
  第四类是中型企业实行重组。不得不指出的是,2015年无法实现规模效应的企业都面临被竞争对手消灭的严峻现实。基于生存与发展考量,中型企业(无论是零部件还是整车)之间在市场整合力度加大的挑战面前,采取重组(或合并)不失为一大策略。但是,重组之后究竟是双赢,抑或得不偿失,目前无法预料。而整车企业通过所谓的兼并与重组企图赖账的行为将不可避免,值得业界预防与重视。
  智能化概念“大打出手”。尽管去年在推广电动车智能化上个别企业叫的震天响,但真正推广成功的,目前还没有成功先例可循。为什么小小的手机智能化飞速地发展,而电动车植入了智能化的“物联网”(哪怕是徒有虚名的智能)概念却显得举步维艰,原因有多方面:
  一是消费者群体的收入较低,对这种需要支付费用的智能化电动车不愿承担每月的互联网费用;
  二是目前行业内还没有大规模的推广,消费者接受还需要一个过程;
  三是产品是否符合市场的需求,还有待消费者的检验。
  尽管业外公司在推广物联网上有失败而告终的先例,但更多的业外公司会前仆后继。因此,在规模大企业的大力推广之下,2015年将引来一个智能化电动车的开启之年。由于业内企业在投入物联网上处于被动应对,因此,大面积的推广显得非常的艰难。但是个别企业在推广电动车智能化上非常的积极,原因在于他们意识到电动车智能化是未来的方向。
  行业倒闭潮大量涌现。产能过剩引发的价格战是2015年的主旋律。据初步估计,今年的产能规模预计是实际需求的150-180%。因此,企业不管采取什么措施避免卷入价格战,但因更多的企业急于扩大销量规模而不得不跟进其中。价格战所引发的骨牌效应非常明显,使得行业的整合速度加快,集中度进一步提高。行业整合造成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中小企业因无法具备价格竞争优势而出现退出潮,其退出的数量占到整个行业的20-30%之间。价格战在消耗企业实力的同时,出现了四大趋势:
  一是整个产业链中,整车企业控制下游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使得市场份额得以稳固与扩大;
  二是通过借力金融或产业资本壮大企业,出现了规模大企业借道资本市场获得更多的资金而在电动车行业游刃有余的现象;
  三是产业链的环节利润更加透明与清晰,使得行业形成了无论是整车企业还是零部件企业只有退出没有进入的格局;
  四是企业由强烈的品牌意识向名牌意识过渡,企业的广告在强调销量与市场份额向社会责任与环保责任过渡。
  营销由“大”向“小”发展。多年来大手大脚的营销方式由于企业的利润减少而变得节俭。今年将有更多的企业会借助已经扁平化销售渠道,向诸如微信之类花销少的营销方式转变。因此,今年无论企业规模如何,都会对微信的市场推广加以重视,以便让企业不仅获得更多经销商,而且可以直接进入到更多的终端消费者层面。因此,整车企业对微信的使用从仅仅发信息,向收集经销商与终端消费者信息过渡,为企业互联网销售产品做好后续支持。

      锂电车的市场比例迅速上升。作为专门针对大城市消费群体的锂电车,2015年迎来更多的市场消费上升空间。其原因在于,政策出台了抑制铅酸电池消费的消费税;还有可能出现为了鼓励新能源锂电池的消费,国家给企业或给消费者资金补贴。不得不指出的是,锂电车现在除了极少数品牌之外基本上都陷入了一个怪圈:锂电池企业为了争取销量不断满足整车企业帐期与降价要求,使得锂电池的利润处于无利或亏本的状态下运行。同样,锂电车的整车企业基本上也处于微利状态下运营。造成这两种结果的原因是,锂电池企业产能严重过剩;整车企业供过于求。所以,2015年,锂电车的产能在进一步上升(预计全年销量达到500万辆以上)可行性非常之大的同时,锂电池企业处于全线亏损的状况无法得到有效改善。锂电池企业为获得市场而付出牺牲利润的做法,来自于可能得到政府的补贴支持。
  经销商转型步伐加快。由于规模大企业相继采取切割经销商销售渠道的做法,导致更多渠道下沉的经销商网络被扁平掉。针对这样的现状,经销商调整销售思路:一方面向有盈利的电动三轮车电动四轮车销售拓展;另一方面,采取小实体店的方式与大整车企业进行直接对接,以适应整车企业网络化销售的需要。而整车企业网络销售步伐的加快,将给经销商提供了又一次拓展市场的机遇。但是,出于谨慎考量,经销商在建立实体店的同时不太会对某一个品牌的忠诚,而会采取更加灵活的策略,这种策略是视品牌的价格优势、品质优势等综合因素而定。
  可以肯定,未来的经销商只有更多的投入才能获得更多的市场控制权,但这种控制权不会再被企业扁平化掉。因此,2015年,也是经销商转型的一年。不过这种转型的力度究竟有多大,目前仅仅是预估,最后还要看企业O2O销售的力度与企业盈利模式的设定。因此,企业一方面需要更多的以线下实体店建立的网店来支撑,另一方更需要摆脱大经销商的控制,使得销售市场能犹如星罗棋布,将触角伸向每一个角落。
  经销商与企业在博弈之中转型将是2015 年的常态。


转载请注明“电动车商情网”://www.kcdates.com/news/html/201502/2015022810421776.htm

正在加载...

品牌关注排行榜

  1. 雅迪331954
  2. 爱玛312009
  3. 小刀220380
  4. 比德文203962
  5. 台铃112067
  6. 松吉104980
  7. 立马97649
  8. 踏浪88971
  9. 绿源78663
  10. 金彭60523